sayauntungdah.blogspot.com
現代年輕人怎麼看待財富?第一,渴望一夜暴富;第二,很嚮往財富自由的生活。
但同時,大家對於如何實現致富的方法,卻異常困惑。
關於30歲前實現財富自由的討論比比皆是,財富自由成了當代年輕人一個近在眼前,卻又遙不可及的話題。
一個普通人需要具備什麼能力,才可能成為千萬富翁?
《財富自由》的作者,在全球普遍認可階級早已固化、窮人難以翻身的基礎下,還不信邪地做了調查:
在採訪了無數白手起家的美國百萬富翁,潛心研究40多年後,整理出一套獲得財富自由的原則和方法。哪怕是今天,普通人想要致富,依然有規律可循。
1. 消費主義是阻礙普通人致富的障礙。
信用卡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消費方式。而這些裝富的行為,恰恰成了普通人致富的障礙。
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張智傑攝
在一場Ted演講裡,理財師塔米分享了一個悲傷的故事:
在2006年,塔米哥哥在自己40歲生日當天,給她打電話,向她借7500美元。
電話那頭沮喪的聲音,徹底嚇到了塔米,在借錢給哥哥後,她批評了哥哥「偽精緻」的生活方式。
塔米告訴哥哥,他應該停止虛榮的生活方式,把房子賣掉,搬到能負擔起的地方,停止每天喝星巴克了。
這番對話,卻讓哥哥和嫂子陷入互相指責的漩渦,沒過幾個月,塔米接到了一通電話,哥哥自殺了。
在哥哥車庫裡,發現一堆過期的信用卡賬單後,塔米覺得,正是現代人認為銀行存款餘額等於自我價值的「金錢羞恥」觀,引發了慘案。
精緻的生活方式,只是一種消費行為,並不能證明一個人的價值。
當被消費主義矇蔽,用消費扮演別人心中的自己時,不但會離財富愈來愈遠,也會離幸福愈來愈遠。
就像蔡康永在《為自己活一次》裡說道:
有幸得到別人稱讚,禮貌地謝謝就好,但最好不要當真。如果別人一稱讚,我們就當真,那之後別人的詆譭,我們也會當真。然後,我們就會漸漸活在別人的評價裡,難以脫身。
2. 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原始資產。
《財富自由》提出,學會社會冷漠,是積累財富的前提。
作者發現,那些不去關心同事開的車,住的房子的人,反而有更好的機會積累財富。
很多人意識不到,其實我們的注意力也就是認知資源,是非常關鍵的原始資產。
舉個例子,現在的社會行銷很普遍,通過訂閱和網站跟蹤,行銷人員根據大資料統計出你的行為模式,為你定製相對應的內容、訊息和頻率。
哪怕沒有產生實際購買行為,但你已經在用自己的關注,為商品行銷付出代價。
對於普通人而言,注意力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資產,不能被浪費。
注意力分散,已經成為很多人不能實現經濟獨立的重要原因。只有那些愈能集中注意力,不受干擾的人,才愈有可能積累財富。
想要創造和維持財富的關鍵,是要保持自制力,將認知關注放在真正值得的地方。
就像《財富自由》作者採訪的一對百萬富翁霍莉夫婦,他們40出頭就成了百萬富翁,開著兩輛老式轎車,住在簡樸的房子裡,坐落在一個前景很好的公立學區房裡。
在接受採訪時,霍莉坦誠道,自己從來沒想過,可以不依靠繼承財產或者變成網紅,就能一步步成為百萬富翁。
在這個過程中,霍莉夫婦制定了嚴格的家庭財務目標以及消費方式,比如商品沒有降價或者清倉銷售前,妻子絕對不會購買,她認為買東西千萬不能著急,要有耐心。
這種良好的消費習慣,讓她們得以在2010年房地產危機時,順利地度過難關。
回顧致富的過程,霍莉認為,正是以下五條準則讓全家對財富保持專注,最後實現了財富自由:
第一,不要讓你的生活方式支配你的財務目標。
第二,對消費品要有一種「足夠」的心態。
第三,不管當前的經濟狀況如何,總是要有一定能深思熟慮的計劃。
第四,要學會以一種不同於他人的方式行事,特別是當你身邊的人都奉行高消費主義時。
第五,對期望和需求進行公開討論。
在消費主義的浪潮下,自制力已經成了普通人跨越階層,最需要具備的能力。
不同於普通人,富翁非常注意時間,比起活動,他們更願意把時間放在閱讀大量商業文章上。
正如某位經濟學家說的:人的需求是得寸進尺的,即便物質無限豐富,人類慾望得到充分滿足的日子也不會到來。
自制的本質,是合理控制慾望,從而掌控人生。
3. 致富的原理其實始終如一。
根據《福布斯》的資料,1982年,美國約有38%的頂尖富翁靠的是白手起家。2012年,這一比例躍升至70%。
其中86%的百萬富翁稱,他們的淨資產並不是像人們認為,是通過繼承遺產或者饋贈獲得,都是靠自己積累的財富。
社會預設階級趨於固化的觀點其實是錯的。隨著社會變革加速,階級流動的速度反而在加快。
更有衝擊力的是,作者認為,即使是2019年,普通人想要致富的方法其實沒變:還是節儉致富。
之所以這麼說,是因為作者在調查大量百萬富翁樣本後,發現具有以下個人特質的普通人,更有可能致富:
第一點是自信。
表現為個人是否有信心,做一個有關家庭經濟的重大決策;
比如你擁有一對財務狀況糟糕的父母時,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完全可以避免父母犯下的錯,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。
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取自pexels
第二點是節儉。
表現為是否在進行長期儲蓄、降低開支來嚴格遵守財務計劃,這點可以通過家人或者朋友,會不會用節儉形容自己,來自行評估;
比如在購買房子或者限量款包包時,你是否會考慮到自己的消費行為,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影響,你是否會問自己,這次購買是有利於實現你的整體財務目標,還是隻是在模仿有錢人?
第三點是責任。
你願不願意對家裡的財務狀況負責。
4. 愈是認真工作的人,愈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
在作者看來,愈是認真工作的人,才愈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。就像演員古天樂,有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,被記者問:你每年演這麼多戲,你是怎麼平衡工作和生活的?
古天樂笑著說:我從來不懂什麼叫平衡工作和生活,我沒有生活的,我只愛工作;如果不讓我工作,我都不知道要幹嘛。
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的人,已經把拚命當成了一種習慣。
一開始選擇難,後面才會輕鬆;一開始選擇輕鬆,後面只會愈來愈難。
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取自pexels
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當代年輕人到底要靠什麼,才能改變命運?
其實答案,真的很簡單,就是省錢,這也是邁向財富的基本功和基礎。
省錢,努力賺錢,等待機會,才是年輕人改變命運的最低成本方案,只要堅持,路就會愈走愈寬。
而那些說著「錢是賺出來不是省出來」的年輕人,事實的真相是:往往既沒省下錢,也沒賺到錢。
對於普通人來說,看著銀行賬戶餘額上漲的快感,是非常劇烈的。
特別是當你有一筆儲蓄後,不知不覺就有了底氣,這是任何語言都帶不來的安全感。
儘管這筆儲蓄不能當作房子的頭期款,但它卻可以成為你在職場瓶頸期,或者想突破舒適圈時的護城河,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致富道路前,需要不斷地試錯,試錯是需要成本的。
而儲蓄能力,就是提供你試錯成本最有力的後盾。優勢的靠積累,而存錢的過程,其實也就是積累資本的過程。
實現財富自由的過程,其實就像尼采說的: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標,一切筆直都是騙人的,所有真理都是彎曲的,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。
最後最最重要的一點,希望所有年輕人,都能實現財富自由,既有財富,也有自由。
(原文刊載於《台灣商務平台》;本文獲授權轉載;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,不代表本社立場。)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July 31, 2020 at 02:45PM
https://ift.tt/30hJ92d
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原始資產!你還需要什麼能力,才可能成為千萬富翁? - 遠見雜誌
https://ift.tt/3hCOwz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