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cdn.media.worldjournal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0/08/202008280832320091_34035.jpeg)
常會有家長問我,名牌大學的招生官是怎麼選學生的?錄取的條件是什麼?我年輕時會馬上回答說,要有優秀的GPA、亮眼的標準化考試成績、與眾不同的課外活動表現和能突顯自己優勢的申請文書。後來我發現,家長或學生,就算知道以上這些錄取標準也是沒有用的,因為想満足這幾個條件太不容易。能滿足一兩項就不錯了。這也難怪在各個高中,每年能被錄取排名前二十名校的學生,一直都是少數,總是別人家的孩子進名校。
也有不少升學機構,會在各種廣告上吹噓能把所有簽約的孩子送進名校,並在自己的招生廣告上祝賀自己某位學生被哪所名校錄取,製造出一種只要能跟這所升學機構簽約,孩子就能進名校的廣告效果。
我站在從事升學工作二十多年的經驗和良心上來說,最後能進前二十的名校,在任何一所高中,或升學機構,都是少數的。因為想進名校,學生是要有一些進名校的個性或習性,是需要家長和老師長期培養出來的。
進名校的個性有些是天生的,但後天培養出來的習性卻是更重要的。畢竟天生這事,可遇不可求,所以家長和老師是否能培養出孩子進名校的後天習性是個關鍵。要知道怎麼培養,首先要先知道,哪種先天個性和後天習性的孩子,最容易進名校?因篇幅內容不能太長的關係,今天我就先講一點,也是招生官最注重的非學術能力。在下一期的教育專刊,我再繼續分享其它的非學術能力。
在我這二十多年的升學顧問生捱中,見過了上千位後來進前二十名大學的高中生,幾乎沒有例外的,這些學生在校內外都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,擁有極強的領導力。這類領導型學生,常會在學校創辦各種類型的社團或在自己參加的社團、競賽團隊或義工活動中,是領導大家為共同目標去努力的關鍵人物。這類領導級的學生,雖有內向和外向個性而有的不同領導方式,但都擁有善於協調、溝通和表達的技能。懂得如何解決團隊裡的糾紛,也懂得如何讓團隊分工合作去解決問題。
領導型的孩子,一般比較有主見,也敢於面對失敗,負起責任的帶整個團隊反敗為勝。試想,如果你是位要為自己大學,找出未來大學畢業後,能成為社會成功人士的大學招生官,你會不會想錄取這類的領導型高中生?
美國大學的教育經費,很多是從社會成功人士捐款給自己母校而得到的。所以大學招生官在選一位高中生時,他需要從申請文書和申請表的內容中去預判,這孩子能不能在經過四年的大學培養後,有機會有天能成為社會上的成功人士,並捐款給自己的母校,回饋母校,讓自己的母校變得更好。這也就是為什麼,領導力是這些前二十的頂級名校很看重的非學術能力特質。所以在高中如果孩子只是個書呆子,沒有任何領導力,是很難能申請到名校的。
讀到這時你可能會問,我孩子天生就內向,沒有任何領導力怎麼辦?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。同樣的道理,領導力也不是一天就能培養出來的。很多領導者是在長期的挫折和逆境中所磨練出來的。高中里有很多社團,每個社團就像個小社會一樣,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未來在社會上可以應用的能力,如領導力等等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自己有興趣的學校社團,並在參加一年後,開始角逐社團幹部的位置,去學習如何組織活動和領導團隊。學校裡也有一些團體學術競賽和義工社團可參加,也是可以鍛練出領導力的學校組織。
至於在家中要怎麼培養孩子有領導力呢?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常讓孩子作決定和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。要常跟自己的孩子說,“這是你自己的人生,要自己決定,自己負責”。我發現在我面對過上千個家庭中,很強勢的家長,什麼都為孩子作決定的家長,往往最後就培養出很弱勢,凡事都不敢決定,也不喜歡負責任的孩子。
所以我常在升學指導的過程中,建議家長要多讓孩子自己作決定,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。一般強勢的家長是怕自己孩子太小,會作出錯誤的決定而失敗。連小事都不敢讓自己孩子決定。所以凡事都幫孩子作好決定,時間久後,孩子就變得越來越弱勢,怕負責任,自然就很難成為學校裡的領導者。孩子後天的領導力特質,是需要在學校和家裡,雙管齊下的培養出來的。當孩子在學校成為領導者後,未來想進名校的夢,就跨出一大步了。
當然,想進名校,學術能力和非學術能力都要具備,領導力是非學術能力中的一個重要能力之一。至於其它的非學術能力,因篇幅的關係,我們下期的教育專刊,我再一一分享。
August 28, 2020 at 05:00PM
https://ift.tt/32Nv78D
家長培養孩子進名校時要注意的重點 - 世界日報
https://ift.tt/3hCOwzu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